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3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全文可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资源区划

中国耕作制度发展及区划方案调整

ADJUSTMENT OF CHINA'S FARMING SYSTEM REGIONALIZATION SCHEM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1
作者:陈阜,姜雨林,尹小刚
摘要:目的 我国农业全面进入转型发展阶段,适应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双重影响及资源环境保护要求,是新阶段耕作制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方法 文章基于1985—2015年以县域为单元的作物生产与资源要素空间数据库,分析资源与作物生产匹配特征及其变化动态,并运用遥感、GIS、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了耕作制度区划方案更新。结果 受气候变化及品种更新、栽培耕作技术进步等影响,我国熟制界限指标、作物种植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耕作制度区划将全国分为3个熟制带、11个一级区和41个二级区。结论 基于气候变化与技术进步双重影响构建的耕作制度区划指标与区划方案,能够更好地突出我国耕作制度区域特征和服务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未来我国耕作制度发展将围绕资源节约、生态友好、集约高效、产业协调目标,适应机械化、规模化、精准化发展趋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开发多功能的新型耕作制度模式与技术。
文献信息:陈阜,姜雨林,尹小刚.2021.中国耕作制度发展及区划方案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退耕还林过程中旱地—林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分析以西北旱区陕西耀州为例

SPATIAL-TEMPORAL CHANGE ANALYSIS OF LANDSCAPE GRADIENT IN THE PROCESS OF REVERT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NORTHWEST ARID REGION——A CASE STUDY OF YAOZHOU, SHAANXI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2
作者:陈学渊,张春英,韩晓静,吴永常
摘要:目的 研究掌握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土地政策优化调整,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和集约化利用。方法 文章以西北旱区关中平原典型县域陕西耀州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景观梯度模型,充分利用土地景观空间信息,研究分析 2000—2015年陕西耀州主要地类旱地、林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信息。结果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明显。该政策直接影响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林地和旱地在2000—2008年间的动态变化程度较2008—2015年均表现更为剧烈,2000—2015年间旱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东南区域以旱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林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南部向北部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中部和北部以林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旱地退化过程也是向东南方向逐渐推进,旱地和林地景观经历了2000—2008年急速变化期和2008—2015年持续稳定期两个阶段。结论 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变化空间信息,为土地政策调控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献信息:陈学渊,张春英,韩晓静,吴永常.2021.退耕还林过程中旱地—林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分析以西北旱区陕西耀州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7-1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RISTIC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HAANXI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3
作者:詹绍文,宋昕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实现特色小镇的空间优化。方法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该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并通过ArcGIS10.2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78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 (1)陕西省78个特色小镇,主要有“特色产业+”、工业主导型、“文化+”和“红色革命+”发展模式,其中“特色产业+”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在空间分布类型中,特色小镇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且均衡程度较高。(3)在市域尺度上,咸阳和渭南特色小镇分布较多,榆林、铜川和安康特色小镇分布较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咸阳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11.712个/万km2,榆林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1.377个/万km2。其中核密度最高的热点区域为西安东部,咸阳南部地区为次密度区。结论 陕西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通过挖掘各地发展潜力如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才能积极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信息:詹绍文,宋昕.2021.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6-2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及乡村发展策略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

TOWN SCALE RURALITY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DEHUA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4
作者:杨泓川,陈松林
摘要:目的 评价德化县镇域尺度上乡村性水平,甄别乡村类型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区,提出乡村发展的差别化策略。方法 文章从乡村性概念模型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作为评价结果的划分依据。结果 (1)山区属性和与城乡二元格局叠加,致使德化县各镇域乡村发展水平及其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根据综合乡村性,德化县的所有镇域乡村可划分为3种类型:绝对乡村、相对乡村和城镇,绝大部分镇域处于相对乡村的状态。(3)基于产业要素的发展水平,德化县所有镇域可划分为三大发展类型区:极化突破区、均衡提升区和优化重组区3种。结论 (1)以上3种乡村发展类型区应分别采取“优势极化、规模集聚”“协同增长、内聚提升”“长短互补,边界跨越”的乡村发展策略。(2)未来乡村振兴应进一步加强对于山区乡村衰落机理和发展路径的研究。
文献信息:杨泓川,陈松林.2021.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乡村性的空间分异及乡村发展策略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3-3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5
作者:闫芳,黄明华,刘继鹏
摘要:目的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并由此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有助于判断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构建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由此探索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正的空间自相关,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为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水平区域聚集在以郑州为中心的豫东北地区,低值水平区聚集在豫南、豫西北、豫西地区。结论 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其主要受益于系统内的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延伸及农业产业价值的全面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快速实现的有效手段,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现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经济水平和地理区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在逐渐加强,应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形成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有机结合。
文献信息:闫芳,黄明华,刘继鹏.202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33-4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利用

基于资源利用视角的广西农业用地绩效评估及障碍分析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GU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6
作者:李春友
摘要:目的 农业用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载体,开展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评估,有利于有关政策的制定,也为农业用地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运用标准差-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进行整体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为广西农业用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 2008—2017年广西农业用地利用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较差水平(0.299 6)达到2017年良好水平(0.630 5)。从3项绩效的障碍因子来看,土地产出和生态环保对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评价的影响最大。2008—2017年生态环保绩效指数从0.367 9上升到0.612 4,已达到良好级别,障碍度也从52.46逐渐减小为31.68;土地利用绩效指数从0.216 4增加到0.605 7,目前仍在趋于优化,其障碍度也从26.99下降到15.67;土地产出绩效指数从0.299 6较差水平上升到0.630 5,绩效达到良好阶段,而障碍度从60.12下降到25.47。结论 2008年以来,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突出,农业用地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农业用地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地产出增长明显,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广西也应该以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适当放缓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
文献信息:李春友.2021.基于资源利用视角的广西农业用地绩效评估及障碍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42-5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产量比系数的寒地黑土区耕地等别研究

STUDY ON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OLD REGION OF BLACK SOIL BASED ON YIELD RATIO COEFFICIE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7
作者:高楠,胡琴,吴克宁
摘要:目的 针对黑龙江省采用县内农作物最高产量计算的产量比系数进行耕地质量分等,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这一不合理现象,研究不同计算方式下的产量比对分等结果的影响,使其等别合理化。方法 文章以富锦市为研究区,水稻作为基准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作为指定作物,分别以二级区最高单产和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对比产量比系数调整前后旱地和水田等别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 用二级区农作物最高产量计算产量比系数,旱地自然质量等别为6~8等,水田自然质量等别为4~5等,仍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的现象;用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与原有分等结果相比,旱地等别下降1~2个等,水田等别未发生变化,未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的情况,分等结果符合富锦市的实际情况。结论 寒地黑土区应采用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理论上为《规程》修订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提供支持,实践上为黑龙江省以及整个寒地黑土区的耕地质量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信息:高楠,胡琴,吴克宁.2021.基于产量比系数的寒地黑土区耕地等别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51-5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STUDY ON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ESSUR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8
作者:马歆,郑潇潇,王韵,Raheel Akhtar Kathia
摘要:目的 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 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 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文献信息:马歆,郑潇潇,王韵,Raheel Akhtar Kathia.2021.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58-6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新型城镇化指标遴选与体系重构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NEW URBANIZATION INDEX SELECTION AND SYSTEM RECONSTRUC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09
作者:陈颜,姜博,初楠臣,崔顺利,李子瑞
摘要:目的 土地利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保证土地的高效利用,促进其与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是需要瞩目的重要问题。构建指标体系是研究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整理总结已有指标体系指标选取频次及指标内涵分析,重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方法 文章选取统计法及分析法,将近4年中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CSSCI、CSCD、EI、SCI等期刊中有关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中指标出现频次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同时辅以对所选指标的内涵的说明,频次与内涵并重,重新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及指标内涵,将土地利用效益分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个准则层,将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划分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5个准则层,并在此针对各准则层内涵,选取相关指标。结论 得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研究中指标选取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献信息:陈颜,姜博,初楠臣,崔顺利,李子瑞.2021.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新型城镇化指标遴选与体系重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67-7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粮食安全

新时代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意义、挑战和对策

CHINA’S GRAIN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SIGNIFICANC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0
作者:辛翔飞,王秀东,王济民
摘要:目的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深认识新时代下粮食安全的新意义,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对于确保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极为必要。方法 文章在总结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基于对新时代下我国粮食安全新意义及新挑战的全面分析,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结果 新时代下,粮食安全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保障涉粮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意义愈加凸显。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供需区域格局明显失衡、种粮效益整体下滑、“两个市场”粮食供给体系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等新挑战。结论 建议做到“六个统筹”,即统筹口粮安全与食物总体安全、统筹粮食安全与涉粮产业发展安全、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统筹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粮食发展、统筹国内农业保护与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统筹供给与储备调节能力建设。
文献信息:辛翔飞,王秀东,王济民.2021.新时代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意义、挑战和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76-8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关系影响研究基于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背景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MAIZE PRICE TRANSMISSION REL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ACQUISITION POLIC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1
作者:乐姣,曲春红,李辉尚
摘要:目的 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内外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大宗农产品之一。文章旨在探讨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后,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为政府推进玉米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该文选取2009—2018年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对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后国内外玉米市场间价格传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长期内,国内外玉米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具有持续稳定的正向传导关系;短期内,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线性调整关系,具体表现为国际玉米价格向国内玉米价格单向传导关系;而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短期非均衡误差调整动态存在门限非对称调整关系,且改革后未来国内玉米价格受到当期国内玉米价格影响较大。结论 这些结论对推进玉米供给侧改革,维护国内玉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文献信息:乐姣,曲春红,李辉尚.2021.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关系影响研究基于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背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85-9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水稻规模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TINUOUS PLANTING WILLINGNESS OF RICE SCALE FARMER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2
作者:吴连翠,张震威
摘要:目的 水稻规模种植户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扶持和稳定规模种植户的持续种植粮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浙江省145户水稻规模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水稻规模种植户的持续种植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单位面积平均土地租金和粮食生产总投入对持续种植意愿呈反向影响,粮食销售收入和田地质量提升的投入对持续种植意愿呈正向影响。高额的土地租金和不断增长的粮食生产投入,使得粮食生产收益不断下降,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而言,不得不选择消极的种植意愿;与此同时,较高的销售收入能带来较高的生产收益,使得规模种植户更愿意继续种植,而田地质量提升能带来较高的产出率,规模种植户对持续种植也将更有信心。结论 据此提出降低水稻种植成本、稳定粮农正常收益、规范土地市场、引导农户提高田地投入等政策建议来稳定和激励水稻规模种植户持续种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信息:吴连翠,张震威.2021.水稻规模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95-10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绿色发展

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的路径初探

ROADMAP EXPLORING FOR TRADITIONAL FAMILY FARMERS ENTERING THE PATH ON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3
作者:沈兴兴
摘要:目的 不能让小农户成为农业绿色发展这场革命的“旁观者”和“落伍者”,促进小农户绿色发展转型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为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的可行路径。方法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小农户绿色发展的天然优势和劣势,其次基于江苏、浙江、黑龙江、湖北等地小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绿色生产的实地调研,全面评估当前小农户从事绿色生产的意愿、能力、利益诉求,并分别评价了各类利益联结机制对小农户绿色生产的激励作用,明确了小农户当前实现绿色发展的能力瓶颈和外部需求。结果 从自身能力提升、强化外部支撑两方面,综合提出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的具体可行路径。结论 提出通过自我学习与公共宣传教育、成立小农户自发组织、发起互助保险等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完善绿色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和优化各类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小农户绿色发展的外部服务支撑。
文献信息:沈兴兴.2021.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的路径初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03-10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研究以生物农药与测土配方肥为例

RESEARCH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AGING——A CASE STUDY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AND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ER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4
作者:闫阿倩,罗小锋,黄炎忠,余威震,唐林
摘要:目的 探讨老龄化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方法 文章通过二元Logit模型,利用湖北省襄阳、宜昌、黄冈、潜江4市587户水稻种植户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1)老龄化阻碍了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老年组农户相对于年轻组而言,采纳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在下降,采纳生物农药的年轻组和老年组农户分别占总样本的47.79%和37.67%,采纳测土配方肥的年轻组和老年组农户分别占25.00%和15.48%;(2)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阻碍。具体而言,政府宣传与政府培训均能显著促进年轻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政府宣传能有效促进老年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但政府培训对其影响作用并不明显。结论 政府应加强绿色生产技术的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针对中老年人降低培训难度,且为中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文献信息:闫阿倩,罗小锋,黄炎忠,余威震,唐林.2021.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研究以生物农药与测土配方肥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10-11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距基于非参数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分解

DYNAMIC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LIVABLE LEVEL IN RURAL CHINA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AND DAGUM GINI COEFFICIENT DECOMPOSI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5
作者:肖黎明,张润婕,肖沁霖
摘要:目的 明确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演进趋势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利于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生态宜居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对于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 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并结合非参数估计中的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考察。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考察了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地区差距。结果 (1)大西北、黄河中游以及西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两极或多极分化趋势明显;(2)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地区差距,但总体上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3)对于地区内部而言,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地区的差距最小;就地区之间来说,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与西南地区间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较大,西南与长江中游地区间的最小;贡献率结果显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始终大于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地区间差距成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结论 未来乡村振兴对于生态宜居的建设在关注地区内部差异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寻求区域间差异的解决办法。
文献信息:肖黎明,张润婕,肖沁霖.2021.中国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距基于非参数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19-13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老龄化、社会资本与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

AGING, SOCIAL CAPITAL AND FARMERS' CHEMICAL FERTILIZER REDUCTION BEHAVIOR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6
作者:杜维娜,陈瑶,李思潇,杨兴龙,刘军弟
摘要:目的 近年来,化肥的过量施用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文章主要分析老龄化、社会资本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作用效果是否具有异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化肥减量施用行为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基于2015年陕西省和山东省14个苹果主产县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衡量农户社会资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龄化、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作用效果及其路径。结果 老龄化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具有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则能正向促进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从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影响来看,社会网络指数与社会规范指数对化肥减量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信任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社会资本的拓展能很好地缓解老龄化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不利冲击,但只有社会网络与社会规范的缓解效应较为显著,社会信任不能发挥类似的缓解作用。结论 要推广化肥减量施用,需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搭建社交平台,拓宽农户间的信息交流,加强信任体制建设,规范矫正农户生产行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信息:杜维娜,陈瑶,李思潇,杨兴龙,刘军弟.2021.老龄化、社会资本与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31-14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的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EQUIVALENT POLLUTION LOAD METHOD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7
作者:贾陈忠,乔扬源
摘要:目的 为全面了解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强度及分布特征。方法 文章运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并分析了2016年山西省及其11个行政区COD、总氮、总磷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并根据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以及农村生活排水4个账户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016年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COD排放量为80.73万t,总氮排放量为9.21万t,总磷排放量为1.02万t。(2)总氮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为460.42亿m3,其次为总磷,COD等标污染负荷最小,3种污染物总等标污染负荷为918.51亿m3。(3)4个账户中,农村生活账户的等标污染负荷比最大,为52.13%;其次为畜禽养殖账户和种植业账户,水产养殖账户最小为0.12%。(4)山西省11个行政区等标污染负荷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城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长治市>大同市>忻州市>晋城市>朔州市>太原市>阳泉市。(5)通过对2016年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的系统聚类分析,将11个行政区划分为重度污染型(临汾市、吕梁市、晋中市、运城市),中度污染型(长治市、忻州市、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和轻度污染型(太原市、阳泉市)3个类型。结论 2016年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其中COD排放量最大。污染物主要来自畜牧养殖账户和农村生活账户。运城市污染状况最为严重。
文献信息:贾陈忠,乔扬源.2021.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的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41-14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EMPIRICAL STUDY ON CARBON EMIS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KARST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8
作者:白义鑫,王霖娇,盛茂银
摘要:目的 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 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文献信息:白义鑫,王霖娇,盛茂银.2021.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50-15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区划

中国糖料生产布局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SUGAR CROP PRODUCTION′S DISTRIB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19
作者:陈光燕,司伟,蓝红星
摘要:目的 掌握糖料生产布局规律,引导并支持糖料生产向优势主产区转移,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糖料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利用1980—2015年13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固定效应模型,文章重点对中国糖料生产布局变动、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改革开放后中国糖料品种逐步向甘蔗集中;甘蔗生产逐渐向华南的广西和西南的云南集中;甜菜生产逐步向西北的新疆和内蒙古聚集。从区域比较优势看,现行中国糖料生产布局是符合生产规律的。此外,研究还发现比较效益、农户粮食安全供给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中国甘蔗生产布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受灾程度和临时收储政策对中国甜菜生产布局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 建议从做好全国糖料生产区域规划、精准给予糖料生产支持政策及提高政策支持成效三方面下功夫。
文献信息:陈光燕,司伟,蓝红星.2021.中国糖料生产布局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58-16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屯昌县黄金蜜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PRECISE AGRICULTURAL CLIMATE ZONING FOR GOLDEN POMELO IN TUNCHANG COUN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0
作者:张亚杰,陈升孛,张京红,张明洁,车秀芬
摘要:目的 屯昌县是海南省蜜柚发展的主要产区,基于高覆盖度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开展屯昌县黄金蜜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将给屯昌县蜜柚的种植推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利用2006—2017年屯昌县及周边39个区域气象站资料,结合年平均气温、≥10℃年有效积温、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个黄金蜜柚气候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小网格推算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绘制屯昌县黄金蜜柚农业气候区划图。结果 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乌坡、南吕、屯城、新兴等乡镇;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西昌、枫木、坡心镇大部分地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和枫木镇交界的山区。结论 所构建的县级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可为当前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推广种植提供有效借鉴,区划结果对当地作物扩种、引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信息:张亚杰,陈升孛,张京红,张明洁,车秀芬.2021.屯昌县黄金蜜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67-17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区域发展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 JIANGS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1
作者:张磊,杨秉臻,陆建飞
摘要:目的 农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横向比较对象,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数据为纵向分析的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水平;结合空间插值效果图,分析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变化。结果 江苏省农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无锡市、常州市农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有所下降;苏北地区农业竞争力高于苏南地区且差距增大,地域分布呈现两极化集聚的态势,逐步形成苏北地区农业优势地带与苏南地区农业弱势地带。农业资源禀赋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结论 苏北地区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农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地区农业竞争力;苏南地区的首要目标应是确保农业资源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保证农业竞争力的稳定。
文献信息:张磊,杨秉臻,陆建飞.2021.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73-18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融合发展业态的乡村产业潜力分析

ANALYSIS OF RURAL INDUSTRIAL POTENTIAL BASED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TAKING HARBIN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2
作者:赵文君
摘要:目的 产业融合是新时期农村农业发展的载体,通过对乡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探索,构建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融合发展业态下的哈尔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 文章运用熵值法计算哈尔滨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分析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探究其系统指标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影响。结果 哈尔滨市乡村产业融合程度在逐渐加深,尤其在2014—2017年,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产业融合逐渐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休闲农业产值、农业合作社、特色农业种植面积、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在提升哈尔滨农业整体效益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贡献率主要来自于农业多功能型拓展。结论 (1)哈尔滨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良好,且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但从贡献率来看,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是现阶段促进哈尔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2)协调城乡发展关系,降低乡村产业生产成本,使农民真正从农业产业链中获益是哈尔滨乡村产业融合的关键。(3)哈尔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业多功能型拓展发展相对较好,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发展潜力。(4)哈尔滨市在农业产业价值提升上应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要求,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效率。
文献信息:赵文君.2021.基于融合发展业态的乡村产业潜力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82-18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

G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YUNNAN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3
作者:黄丹,肖翔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对其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测算,从空间分析两者发展的差异。结果 在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中,只有昆明市处于高水平,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只有玉溪市和曲靖市,其余13个市(州)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下,在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分布中,只有迪庆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和中等水平的有怒江和丽江,其余13市(州)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下。结论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从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各市(州)间的合作交流,是缩小地区间差异,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还未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是其协调程度在不断提升;减少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资源分配不均及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提升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文献信息:黄丹,肖翔.2021.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90-19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问题研究

养羊(场)户品种改良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3省477份调研问卷数据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HEEP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BREED IMPROVEMENT TECHNBOLOGY——Based on 477 questionnaires from 13 provinc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4
作者:韩丽敏,潘丽莎,李军
摘要:目的 基于全国13省477份问卷数据,对我国养羊(场)户品种改良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选取决策者自身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组织特征、环境特征、认知与预期特征共4类17个变量,分析其对养羊(场)户品种改良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 17个变量中,受访者的年龄、养殖年限、社会网络关系、获取信息难度、对自家目前肉羊品种改良技术改进必要性认知、对品种改良技术风险认知、规模扩大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变量对其品种改良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羊(场)户品种改良技术采纳补贴资金或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其技术采纳成本和风险;其次技术推广部门应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合理的技术推广布局,激活其社会网络内部的信息传播机制,降低养羊(场)户获取信息难度;然后推广技术的同时,尽量告知养羊(场)户改良后品种在饲养管理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其降低风险;最后多渠道推动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其整体的品种改良技术采纳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
文献信息:韩丽敏,潘丽莎,李军.2021.养羊(场)户品种改良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3省477份调研问卷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199-20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

CONSTRUCTION IDEAS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SPATIOTEMPORAL DATA SERVICE PLATFORM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5
作者:董春岩
摘要:目的 为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政务数据的应用价值,文章探讨通过建设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汇聚、治理、可视化上图及应用,为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方法 以农业农村政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数据汇聚、时空化治理、可视化上图及业务应用的建设思路,总结了平台建设成效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 通过有效的数据汇集和时空化治理,解决了数据资源汇集和数据标准化问题;通过可视化上图及服务应用,有效支撑了业务单位对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数据和服务可视化、在线化;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聚数、看数和用数的工具,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数据利用提供可复制的工具化手段。结论 政务数据是各部门较为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线,为国家省级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工具参考。
文献信息:董春岩.2021.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07-21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企业利用玉米期现价格联动规避风险的效应分析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PROCESSING COMPANIES LEVERAGING CO-MOVEMEMNT OF CORN FUTURES PRICE AND SPOT PRICE TO CONTROL RISK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6
作者:陈盛伟,王劲雨
摘要:目的 玉米产业的市场化变革,加大了加工企业价格管控难度,增强企业期现结合转变经营模式的迫切性。期现价格关联的效应性如何,表现为期现价格之间的稳定性、相关性和联动性趋势,对企业实现期现融合经营的效果至关重要。方法 文章利用ECM模型,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玉米期现价格日度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化条件下玉米期现价格之间的趋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重点关注期现价格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后的回归问题。结果 市场化时代,玉米期现价格走势均呈现“V”型趋势;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期现价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但相关性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玉米现货价格向期货价格的传递率明显高于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的传递率,分别为19.4%和11.5%;对于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后的回调,现货价格回调率也明显高于期货价格,分别为3.08%和0.06%,且在5%的置信度下期货价格的回调率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无论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回调,玉米期现价格之间均存在较强的联动性,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管理现货价格经营风险。但这种联动性是非均衡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议进一步优化期货交割机制和期现定价机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坚持期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文献信息:陈盛伟,王劲雨.2021.企业利用玉米期现价格联动规避风险的效应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15-22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户禀赋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及方式的影响基于西南地区的农户调查

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ENDOWMENT ON RURAL HOUSEHOLDS’ WILLINGNESS AND WAYS TO INTEGRATE INTO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BASED ON THE SURVE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SOUTHWEST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7
作者:杨歌谣,周常春
摘要:目的 通过对微观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究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经济资本禀赋和自然资本禀赋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及方式的影响。方法 文章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禀赋各变量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的影响,运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农户禀赋各变量对“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和“农户+合作社+公司”3种融入方式影响。结果 缺乏经营经验、农业收入高、不能筹资、耕地面积小的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较低。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更倾向以“农户+合作社”方式融入供应链。学习能力差、家庭人口少、家里有村干的农户选择以“农户+公司”方式融入供应链的可能性较大。有经营经验、培训经历、亲戚数量少、家庭收入高、农业收入低、能筹资的农户更倾向以“农户+合作社+公司”方式融入供应链。交通便利及靠近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户对所有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方式均不感兴趣。结论 要破除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禀赋障碍,科学引导农户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农产品供应链,重视条件适宜地区农户进行农产品直销的优势和意愿。
文献信息:杨歌谣,周常春.2021.农户禀赋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及方式的影响基于西南地区的农户调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24-23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

"INDUSTRY-SCENERY-VILLAG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8
作者: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朱娅秋,巨章宏,张晴
摘要: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乡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资源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中国的乡村融合发展亟待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相关研究领域阶段性前沿,探讨了“产—景—村”融合发展内涵,解析了“产—景—村”融合发展模式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结果 指出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下聚落景观和生产景观交叉融合,催生了复合型乡村景观的大量涌现,乡村土地分区利用呈现多元化,“产—景—村”融合发展模式的推广加速了乡村多功能转型发展,同时乡村空间分割、发展失衡和人地矛盾等问题也得到有效修复缓解。结论 考虑到乡村振兴背景下“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空间、产业、景观营造、内生动力等层面构建“产—景—村”融合发展理论模型,从乡村发展规律、价值功能、区域互动、生态安全、机制保障等角度提出对策措施,为中国“产—景—村”融合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激活乡村发展内部的动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文献信息: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朱娅秋,巨章宏,张晴.202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32-23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WELFARE EFFECT OF RURAL HOUSEHOLDS WITHDRAWING FROM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NDER DIFFERENT PATTERS——A CASE STUDY OF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29
作者:梁发超,林彩云
摘要:目的 为合理引导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并制定出科学的宅基地退出管理策略,亟需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准确把握农户在此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变化状况。方法 文章以阿玛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晋江市的调研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和比较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效应及其差异。结果 资产置换模式和指标置换模式下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的总福利水平都有所改善,总模糊指数分别从0.378、0.404上升到0.399、0.418,货币补偿模式总福利水平则呈下降的状态,从0.412下降到0.373。其中资产置换模式和指标置换模式在社会保障、居住条件和心理状况的农户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家庭经济和决策参与的农户福利水平下降,两者改变程度有所差异。货币补偿模式只有居住条件的农户福利得到改善。宅基地退出后农户之间的福利差异进一步扩大,福利差异系数从0.114上升到0.147。结论 不同模式的宅基地退出致使农户福利效应差异明显,使其对农户的生活方式和长远生计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应综合考虑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下农户福利效应差异,从科学设定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标准、规范宅基地退出程序、分类实施宅基地退出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升农户福利水平和促进农户福利均衡发展。
文献信息:梁发超,林彩云.2021.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40-24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影响的研究基于黑苏鄂川农户调查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ND FACTORS ON RURAL LABOR TRANSFER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ITIES AND TOWNSBASED ON THE FARMER SURVEY DATA OF HEILONGJIANG, JIANGSU, HUBEI AND SICHUAN PROVINC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30
作者:高凤杰,孙怡平,黄善林,樊文静
摘要:目的 探索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的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土地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典型省份(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挖掘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及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决策的影响。结果 (1)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有正向影响,土地确权、土地调整次数和土地功能认知则有负向影响。(2)土地确权、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有推动作用,土地数量、机械化难易程度、土地调整次数、土地功能认知则有抑制作用。(3)相对于中部地区而言,东北和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倾向于转移;西部地区的已转移劳动力向高级别城镇转移概率更大。结论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土地产权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新型土地经营体系和配套的土地保障体系,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有序转移。
文献信息:高凤杰,孙怡平,黄善林,樊文静.2021.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影响的研究基于黑苏鄂川农户调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49-25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识别及评价研究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RIVING FACTOR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NING CI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0331
作者:张丹
摘要:目的 通过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以期为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和熵权法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综合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在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中,休闲农业产值对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度最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最大,综合来看,基础设施投资额、文化产业支出比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休闲农业产值、环保资金投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天然气普及率、乡镇卫生院个数共9个因子为济宁市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因子。结论 从结果因素来看,贫困发生率、乡村就业人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易受到其他因子影响,充分掌握重要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巩固济宁市乡村振兴结果因素效益的关键;正确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驱动因子,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是促进济宁市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因素是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补齐济宁市农村民生短板是其乡村发展的关键。
文献信息:张丹.2021.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识别及评价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3):256-26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相关阅读:

  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2期目录【转】

  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1期目录【转】

  3. 韩一军: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转】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期目录及摘要【转】

  5. 《世界农业》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